古灵异旅大讲堂>穿越历史>清穿之德妃日常 > 两杯六安瓜片
    还不等九儿适应乾清宫及御书房的生活,就从响铃那儿得到消息,宫人们一月一次面见家人的时间到了。

    不过是短短的几天时间,记忆中家里的时光恍若隔世,隐约记得阿玛就是个扫帚倒了也不扶一下,大男子主义贯彻到底的封建大家长,她额娘向来都是逆来顺受,要不是因为长姐嫁得不错常常回娘家看看,还有个幼弟颇受祖母喜爱能为她额娘挣些面子,只怕她额娘都要那几个姨娘拆吃入腹了。

    乌雅九儿在家时常常跟庶出的几个姐妹争执,觉得日子过得憋屈难受极了,进了宫才明白那不过是小儿女之间的纠葛,盯着的也只是她阿玛那一点点家产罢了。

    跳出来看,就觉得跟宫里这种随时可能会丧命的日子比起来,以前真是太幸福了。

    她短时间内应是出宫无望,想到自己如今的处境,乌雅九儿深深叹了口气,只盼着能平平安安在御书房一直待下去。

    宫中要用钱的地方多,月银按时发放,但是层层克扣之后也没多少,以往她额娘来一趟总会送不少东西。可现在的她却不想白拿家里的东西,甚至,得回馈些什么,才能抚平她替代了原主的忐忑。

    她翻开自己的小匣子,看着原主的积攒很是为难。

    乌雅九儿拿着响铃借给自己的茶叶匣子,找了好一会儿才看到她额娘,手上还牵着弟弟,就站在角落,看着稍稍有些可怜。到底是看着长大的,记忆中的碎片跟眼前的人对上,眼里不自觉地就泛起了泪光。

    说到底,她还是想家了!

    努力眨眨眼,平复了情绪之后赶紧过去,乌雅九儿不赞同地看着她额娘说道:“额娘,你怎么把弟弟带来了,这儿人多,乱得很,而且这么远的路,家里的牛车质量也不好,下回还是别带他来了,”

    说着,把挂在自己腰间的袋子取下来递给弟弟,摸了摸他光溜溜的脑袋,“康哥儿乖,这是点心,早起跟额娘赶路,肯定饿了吧,快吃吧。”

    姐弟俩从小一起长大,九儿打小就照顾他,他对这个姐姐亲近得很。他将袋子打开,掏出来点心,先是递到他额娘嘴边,让她咬一口,再给九儿,等两人都咬过了,才开开心心地捧着点心自己吃起来。

    富察氏也摸了摸儿子的头,转过来看着眼前亭亭玉立的女儿,心酸到不行,拉着她的手使劲儿摩挲。

    好一会儿才算是缓过劲儿来,小声问道:“你姐姐前儿回来说了,你调到御书房去当值了?”长女乌雅月儿由祖母带大,因着老太太娘家的关系高嫁,丈夫是是户部的一个小官,在内务府有些关系,九儿进宫之后,许多她的消息都是靠着他传回去的。

    宫人每月有一日可以见见家人,可也不是回回都能见着,富察氏总怕九儿在宫里受欺负,每每见面都要不停询问,关注她的情况。

    “额娘,别总是让姐夫打听我的消息了,反正能见面,你问我就是了嘛。姐姐在夫家本就难,我们不应该给她添麻烦才是。”想到记忆中那个总是对自己百般呵护的姐姐,乌雅九儿叹了口气,姐夫要得知自己的消息,估摸着也得给不少人塞钱呢。

    见富察氏不太上心的样子,不好继续说她,只能转移话题道:“如今女儿是调到御书房了,每日就是磨墨洗笔,出差错的机会不多。这是女儿跟嬷嬷新学的手艺,给您带回去让老太太瞧瞧,也高兴高兴,以后等女儿手艺更好些,再给您做更好看的!”

    说着,将帕子递给富察氏,然后将边上的匣子也递给她,“祖母爱喝六安瓜片,这是宫里新得的,分了些次一等的给我们,左右也比外头买的好些,您带回去吧。”

    眼看着时间快到了,赶忙嘱咐道:“您得多保重身子,姐姐嫁人了有自己的小家,女儿又在宫中当差,弟弟还小,好些事儿还得靠您自己呢。”

    母女俩说了好多话,看守太监都催两三次了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回到乾清宫的小房间里,乌雅九儿坐在床边发呆。响铃进来的时候就看到这一幕,没好气地将她推醒,“怎么回事儿,见了家里人不高兴?!”她想见还没有呢,怎么这付表情,让人见了心里酸酸的。

    说起来响铃也是可怜人,她家里几乎没人了,仅有一个年迈的祖母,以及在咸福宫当差的姑姑。每回到了面见家人的时候,总盼着她祖母能来看她,像小时候那样带一小袋子街角的叮当糖来,却已经很久没有盼到她老人家了。

    乌雅九儿将额娘带来的东西分了些给响铃,跟她说了会儿话,才收拾停当准备去御书房当差,一边走,一边欣赏着皇宫这处处美景。其实如果能忽略性命堪忧这件事,其实宫女是个不错的职业,每月有休息,吃穿都有保障,工作环境还这么好。

    要是自己的命运也能掌握在自己手上……

    她苦笑了一下,转身进了御书房,许肖正看着两个小太监擦东西,眼角扫到她的身影时,还特意转了身过来。昨儿他跟干爹梁九宫喝酒的时候交流了一下,得了不少暗示,这会儿对着九儿,比对着一般的宫女稍稍客气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