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灵异旅大讲堂>修真仙侠>民科的黑科技 > 第280章 星辰大海
    同步轨道空间站做维修工作,超级卫星做通讯基站。

    这个想法确实不错,技术上也没有问题,可是它真的很耗钱,比起同时建造十几个国际空间站还要费钱!

    马斯克为了实现全球卫星互联网通讯功能,他要总共发射12万颗卫星上天,为全球中断用户提供低延迟、高宽带的网络宽带服务,而且卫星必须紧挨大气层的近地轨道,距离地球表面只有550千米。

    其实在星链计划还没提出前,人类早就实现了太空提供互联网服务卫星,它们一般都是地球同步卫星,其优点是可以固定在某个区域上空运转,信号覆盖范围非常大,理论上只需要3颗卫星就能把全球表面区域覆盖信号。

    不过同步卫星的缺点也很明显,因为它的轨道高度有36000千米,几乎是近地轨道的50倍左右,除了导致通讯信号延迟比较长外,还需要卫星天线的功率非常大,必须得大型卫星才有充足的能源,所以卫星相关成本会很高。

    首先是发射卫星上天的成本就是一大笔支出,其次卫星必定会受火箭载运能力限制,不能超出一定的重量和体积。

    即便现在喵星集团拥有【地球大炮】电磁轨道发射技术,也只能降低发射成本,而无法改变卫星受限的事实,势必会影响卫星通信能力,需要发射多颗卫星来弥补。

    其次是通信系统运维成本将会高企不下,别的不说仅仅空间站就可能会榨干喵星集团的利润,毕竟强如北方大国毛熊也无力维持空间站正常运转,只能任由它降落高度坠入大海。

    所以马院士和周林看到李茂业的计划时,第一反应就是太花钱了,喵星集团肯定很难实现,就算是做到了,对于一个私人企业而言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李茂业当然能感觉到两人的想法,不过他没有停下来解释,而是继续介绍道

    “天上的通信卫星就像地面基站一样,铺设的数量越多,覆盖就越好,而且单颗卫星通信宽带有线,每颗卫星服务的用户数量越少,用户所享受的带宽就越高。”

    “想要解决延迟问题和带宽问题,还是得要有一定数量的近地轨道卫星组成通讯节点网络,以此来辅助通讯信号传递,具体做法就是多颗近地轨道卫星围绕着一颗地球同步卫星服务某各区域,然后各个区域之间通过同步卫星来桥接通讯!”

    李茂业一边说着,一边在白板上画了地球,数颗近地轨道卫星和一颗同步卫星,其中近地轨道卫星的信号往下覆盖住地球区域,然后用直线在同步卫星和近地轨道卫星直接连接,并且在上面标注“激光信号!”

    也就是说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通信可以使用激光实现高速通信,从而避免了电波信号延迟过大的缺点,同时由于同步卫星位置相对地球不变,所以它跟近地轨道卫星的激光通信就很容易实现了。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优点很多,但是缺点也同样不少,其中多颗卫星在天上组网就要解决卫星与卫星之间通信问题,本来激光通信技术是很好的手段,可是星链卫星各自运行速度都很快,距离大气层又非常接近,只要有稍微震动颤抖都会影响激光通信稳定。

    只有李茂业的这种组合方式才将解决问题,通过同步卫星来组成区域核心,然后每颗经过这个区域的近地轨道卫星都可以快速寻找到它,进而能够跟其他近地轨道卫星连接起来。

    如果马斯克的星链是一个没有核心的卫星网络,那么李茂业的这个则是有着同步卫星做核心的卫星网络,而近地轨道卫星则是网络的各个端口节点。

    听到这里时,马院士和周林都明白了,“李总你是不太看好星链计划,所以才会想出这个组合模式吧?”

    “没错,马斯克的星链不仅维护成本高,而且容错率低,整个网络系统极其不稳定,只要出现些许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网络安全运行。”

    李茂业拍了拍白板上的内容,继续介绍道“我的这个计划就完全不同了,在拥有同步卫星作为核心中枢的情况下,近地轨道卫星可以随时增加减少,并且它们之间的激光通信会异常稳定,比在地面上的光纤电缆还要快许多。”

    也只有如此,才能解决同步卫星距离地面太远电波通信延迟高的问题,同时让整个系统更加安全稳定,只要同步卫星不出问题整个网络就不会有异常情况。

    “不过成本问题呢?”周林表示还是有疑虑。

    “这个后面我会解释如何解决成本问题!”李茂业表示要淡定。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解决的话,可以考虑找国家寻求帮忙,又或者像你说的那样跟其他公司一起合作也行。我记得航天科技集团在组建‘鸿雁’全球卫星通讯星座系统,而兔科院也打算跟魔都联合搞一个宽带卫星星座,此外其他商业航天公司也都雄心勃勃的进行各自的宽带卫星计划……”

    李茂业的这番解释,让两人隐约的看到了希望,特别是马院士更能明白其中含义所在,如此大型的项目当然得要有国家力量介入。